第一到五天: 4-5个 有机苹果,打汁, 喝五天
第六天:晚餐不吃, 6点1tsp epson salt + 1 cup warm water
8点1tsp epson salt + 1 cup warm water
10点 1/2 cup olive oil + 1/2 cup lemon juice.
--------
胆结石苹果汁疗法 转自:http://www.dharma.com.tw/M1ChiFar.htm 1. 每天准备中等大小的苹果十个,或苹果汁一千二百公克。将苹果打成汁,一般而言,大约一磅苹果可以打成一杯左右的汁,十个苹果差不多四杯。如果嫌打汁麻烦,可以用纯果汁,如美国进口的罐装或瓶装苹果原汁。 2. 每天分早、中、晚及睡前四次饮用,最好在饭前或两餐间,而不要当作饭后饮料,否则无效。喝苹果汁时,每天的饮食一如平常,不必有特别限制。 3. 上述疗法连续喝五天,每天四杯,一杯约二百五十西西。 4. 第六天停饮苹果汁,也不吃晚餐,到下午六至八时左右,各吃一至二茶匙泻盐(硫酸镁,西药房有售),溶于二百五十西西的冷开水或温开水中,趁空腹时喝下。 5. 第六天晚上十时左右,取中等大小的新鲜柠檬一至二个,压汁半杯,加入半杯橄榄油(约一百二十五西西),混匀后空腹服下。服用后请务必右侧躺卧,并且在胆囊部位做局部的热敷,可用热毛巾或电毯热敷,特别是胆囊、胆管处。有练功者可感觉局部有膨胀之情形,即在排胆结石出胆管。 6. 第七天早晨起床后,空腹喝下一大杯冷开水,有便意后即上厕所,最好使用便盆以利检视。在正常情况下,应该可以排出翡翠色的大小胆结石颗粒,大的如姆指,小者如砂粒,多则十几二十颗,少则数颗不等。如果排出的结石多、颗粒大,则大便会有不舒服的感觉,那也没有关系,通常休息一两天后就可以好转。 如果曾经得胆囊结石,但已割除或用此法排过结石者,隔一段时间均应再做一次,以预防结石积聚过多而受苦。 备注: (1) 可用麻油或色拉油替代--橄榄油现在台湾已容易买到,但药房中卖的多是保护皮肤、化妆或工业用品,不能食用,须要注意分别,切不可混用。万一实在买不到,也可以用麻油或色拉油替代。 (2) 其次是泻盐(硫酸镁),效用大而价格便宜,目前很多西药房中均有售,请注意份量,不宜过多,以免产生副作用,也不可过少,否则无效,仍以一至二茶匙为宜。 (3) 也许其它泻药也可代替泻盐,如用中药的三黄泻心汤,以科学中药型式为佳,惟用量要注意。 (4) 值得注意的是,结石排出后胃口会变好,此时切忌立刻大吃大喝,尤其不宜再大吃荤食,才不致重蹈覆辙又伤了肠胃。 参考资料:www.hn2sh.com/bbs/lofiversion/index.php?t ... 4K 2005-11-9 - 百度快照 胆结石的治疗与预防 卵磷脂胶囊,胆结石的“消化军”:分解吸收胆固醇,液化胆汁中的胆固醇,防止并化解胆结石。 胆结石的治疗与预防可藉由药物(溶解结石)、外科手术(取出结石)或饮食疗法(控制胆结石的形成)及最新的超音波震荡法除去结石。 基本上,若无自觉症状,对健康并无大碍,应不需考虑手术治疗,但若发生合并症或情况严重时。就应切除胆囊以免危及生命。 国人吃得愈来愈好,使得胆结石得以轻易缠身而不自觉。国人应注意平日的饮食,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取,并保持体重。更重要的是要做定期健康检查。胆囊X光摄影是诊断胆结石最有用的方法,目前腹部超音波检查是最常用而又无痛的方法,利用音波的回声反射来测定有否结石,以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。 由于胆结石和体质及饮食息息相关,若您自觉是罹患的高危险群或西化饮食的爱好者。一旦出现症状时,都必须提高警觉。 胆结石的日常对应之道 勤作日常生活型态的自我检讨,是健康的第一步。 请注意以下的生活规范: 1. 维持理想体重。 2. 保持运动的习惯。 3. 注意饮食安全卫生、定时定量。 4. 绝对禁止暴饮暴食。 5. 避免长时间以坐姿从事工作。 6. 避免过于疲劳。 7. 不可穿著束紧胸腹的紧身衣物。 8. 若有便秘症状,须积极治疗。 胆结石的饮食疗法 1. 多摄取高纤维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、完全谷物等。 2. 限制胆固醇的摄取量。绝对不吃内脏、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。 3. 多补充维生素K,如:菠菜、花椰菜等都有丰富含量。 4. 禁食易产生气体的食物,如:马铃薯、甘薯、豆类、洋葱、萝卜、汽水饮料,以及酸性的果汁、咖啡、可可等。 5. 牛奶只限于饮用脱脂奶。 6.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黄绿色蔬菜。 7. 烹调食物少用煎、炸,多采煮、炖、清蒸的方式。 8. 禁食脂肪含量多的高汤及美乃滋。 9. 口味尽量清淡,调味料应有所节制。 10. 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。 http://www.australianproducts.com.au/health/danJieShi2.htm
========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